日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江苏风采录》栏目以“创新交易模式 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对灌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行企业和群众服务便利化、数字化,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及监管全流程电子化进行专题报道。
来源: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江苏风采录》栏目
为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灌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遵循“依法依规、公开透明、服务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联合新点软件,建设灌云县公共资源交易阳光智慧监管平台,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化、规范化,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贯通融合,努力打造规范、阳光、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数据多跑路,交易“不见面”
中心运用数字证书、音视频直播传输等先进技术手段,融合远程开标功能,将传统的开标场所搬到网上,投标人只需进入网上开标大厅即可全程“不见面开标”,实现项目标书线上投递、远程统一解密、开标全程网络直播、投标人在线观摩,保证了开标环节的公开透明,有效优化开标体验,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服务对象零跑腿”。
数字化见证,防控“零风险”
中心建设数字见证室,将传统的“人盯人”现场跟踪见证模式,进阶为数字化线上全程见证,实现了开评标数据实时汇聚、全程监控、实时记录,既避免了工作人员参与干扰评标,又保证了专家在评标区内独立评标,保障评标工作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全面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廉洁风险防控水平。
评标智能化,过程“零干扰”
作为江苏省内第一家采用评标舱模式建设新型标室的交易中心,灌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在全新的标室内部署20台多功能评标舱,构建评标工位独立化、评委派座随机化、评标会商在线化、评标监督智能化、评标流程标准化的新型评标形态,打破传统墙体隔断空间规划,为专家评委提供沉浸式评标体验,并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实现在线交流沟通,规避评标环节中人为、人情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评标结果,保证评标过程公平公正。
审核自动化,清单“在线检”
中心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工作流程实际出发,建设招标文件负面清单审核系统,依据法律法规相关内容,通过机器学习加人工校准的方式分析招标文件文本,并训练提升模型对负面清单内容的识别检测精度,从而实现招标文件智能化、自动化“在线检”,清理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垒,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公平公正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监管系统化,打出“组合拳”
中心基于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络为依托,建设串通投标分析系统(监管),集数据汇集、监测预警于一体,为各级监管部门及信息部门提供一系列围标串标信息分析处理工具和服务,使领导指挥决策更加科学精确,数据分析更加标准精细,有利于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性。
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推动串通投标分析系统(监管)的数字化建设,缩短查询时间,快速定位线索,填补监管盲区,提高监管效能。
提升治理能力,完善预警机制
提升治理能力,为打击串通投标行为提供基础,同时完善高效预警机制,使利用信息化手段打击串通投标犯罪成为可能。
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提高平台的信息化、集约化程度,对潜在的串通投标风险进行针对性和精准性分析,从各个环节对不法行为进行围堵。
提高违法成本和门槛,净化交易环境
串通投标分析系统(监管)的建立,有利于减少围串标行为的发生,助力行业诚信体系进建设和交易市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聚焦创新引领,全面激发公共资源交易“数字活力”。下一步,新点软件将继续在智慧招采产品、服务双端发力,集中优质资源,强化技术创新,推动灌云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深化平台整合共享改革,优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效率和效益,助力谱写灌云县公共资源交易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