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中国,山川形胜间,城市发展更显生机勃发。老巷里的砖瓦在数字技术中重获新生,新区的规划在数据屏前精准落子。时隔十年,在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蓝图擘画下,“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城市更新命题向未来发出邀请。
数智之城何以为美?以创新,以敢为。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房子也有“身份证” 宁夏这座城更有情
黄沙古道,陵阙巍峨。因黄河润泽,素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在时光流转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这里,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它们不仅是人们遮风挡雨的港湾,更是生动鲜活的城市载体。
在城市更新蓝图中,宁夏依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数据成果,建设灾普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并创新推出了房屋建筑“落图+赋码”机制,652个项目、2478个单体完成落图赋码并更新至灾普基础数据库中。让这些房屋、自然幢、宗地都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让城市管理从模糊感知迈向精准认知。
城市的更新不仅是形态上的改造,更是思想上的转变。宁夏将水电气网报装整合为"一件事",全面实现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所有市政报装事项在工改一个系统中办理。这项改革入选国务院第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经验做法汇编。
从灾普数据的“一张图”到数据活水润泽城市建设,宁夏以数字技术破解城市更新“底数不清、协同低效”的痛点,用数据链串起责任链、服务链。
历史古都焕新 南京穿越新旧之美
南京,一座“六朝古都”与“现代都市”的交融体。这里的城市更新,需要在“新”与“旧”之间找到平衡之美。
时间在南京众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老城区刻下印记,建筑密度高、历史遗存多、基础设施老化,城市更新面临历史风貌保护和人居条件改善的双重挑战。为老房子开“新方子”,南京全力建设“南京城市更新信息管理系统”,从老旧住区更新、协议搬迁、历史风貌改造等方面精准发力,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控。
依托项目动态管理、社区营造师管理,实现对于城市更新项目的全方位、线上化、精细化监管,实时可视化呈现项目进度、改造效果等关键信息,实现城市更新时空对比,为城市更新监管、分析、决策提供“一站式”参考。
从“留得住记忆”到“改得好生活”,在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显示,南京获得最高等级“A级”,成为全国15个试点城市中的“优等生”。
CIM+智慧整合 海滨之城全面体检
海风拂过百年老街,看得见的改变,正在掀开山东省青岛市城市更新的鲜活篇章。青岛在新时代迎来一场世纪体检。
这场体检主要检查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八个维度的健康状态。为此,青岛CIM基础平台制定八大任务三年攻坚行动的“作战图”,叠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旧城旧村改造建设、市政设施建设等八大大专题数据,让分散的信息“聚沙成塔”。
在CIM全面体检的基础上,青岛首创城市活力分析,综合评判城市经济活力、商圈活力、楼宇活力3个活力主题、74项城市活力指标,从市场主体活力、区域发展活力、经济发展潜力、科技创新潜力等5个维度直观展示城市经济活力。
自平台运行以来,青岛的城市更新已交出一份温暖答卷——433个旧城旧村完成升级改造,1016万平方米的建设空间焕然一新……这些数字背后,是居民生活环境的焕新提质、产业园区的活力迸发。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宁夏落图赋码、南京城市更新、青岛CIM体检,现代城市用数智升级的方式描绘出不一样的城市之美。以人为本,科技向善,我们继续为城市更美向前一步。